缔莲擢才 利乐有情——第十一届禅之声论坛圆满举办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和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探讨佛教人才教育、培养、使用新模式,推动佛教人才中国化,5月11日下午,缔莲擢才 利乐有情——第十一届禅之声论坛在南平建阳召开。
省民族宗教厅相关处室负责人,省佛教协会主持工作常务副会长普法法师、副会长泽道法师,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妙登法师,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福建省禅文化交流促进会副会长妙修法师,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本圆法师、林振西,福建省佛教慈善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传耀法师等出席活动,来自全省各地青年法师代表和护法善信共同参加。
普法法师希望全省佛教界以本届论坛为起点,在政治、修学、持戒、服务社会上做表率,内修外弘,与时代同向同行,与社会同频同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守护者、继承者、弘扬者、践行者。
省民族宗教厅相关处室负责人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她殷切期望我省各佛教团体发挥教育引导作用,引领我省佛教界人士在爱国爱教、精进修学、守法持戒、品德服众、关键时刻起作用等方面做好表率。
论坛现场,法昌法师、门顺法师、如忠法师、永锡法师、宗如法师、明容法师、法瑞法师、道品法师、文禅法师,以及超贤法师相继发言,围绕“缔莲擢才 利乐有情”的主题,从佛教人才中国化的发展变迁、佛教人才培养以及新时代中国僧青年的历史使命等方面,展开深入的探讨与碰撞。
身为僧人,更应肩负起弘道的使命、传承佛法、创新并发扬。展示出佛教的崇高精神与道德风范。要爱国爱教;修身养性;担当责任,服务社会;传承佛教文化,以坚定的信仰,无私的奉献,来践行僧人的使命。
僧格的树立和培养,这将是新时期佛教人才建设的主要着力点,合格的佛教人才,必须具备相应的品格,也就是僧格。培养出具备戒定慧和现代意识的合格僧伽人才,尤其是培养出堪作民众人格楷模的高僧,始终是决定佛教未来的关键。
佛教复兴,人才为先。拥有一大批合格称职的僧才,是续佛慧命、弘法利生的关键所在,是佛教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既要有一般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更要有较高水平的佛学师资和研究人才;既要培养寺庙的一般管理人才,又能造就从事佛教教育、佛学研究等工作的专门人才,以适应佛教事业多方面的需要。
佛教人才中国化是动态的、持续的,它既是佛教适应中国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文化不断吸收与融合外来文化,丰富自身内涵的见证。不仅为我们理解外来文化在中国的本土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也为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提供了深刻的理论启示。
培养人才要善于发现人才,因材施教。人才是佛教健康传承的关键,只有培养好一批批爱国爱教、有纯正信仰和优良道风的年轻僧才,佛教才能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血液,佛教的健康传承才有希望才有未来。
培养佛教事业接班人是佛教健康传承的根本,建设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佛教教育体系,重点在于培养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佛教僧才队伍。这样才能建设高效优良的僧才团队,确保佛教的健康传承,为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佛教人才中国化将继续深入发展。需要继续加强佛教人才的培养与选拔,建立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选拔机制,提高佛教青年僧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同时,还需要加强佛教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和文化交流平台,推动佛教文化的国际传播,增强佛教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人依地而立,地依虚而立,虚依何而立?认真参究实验这一触及宇宙本源的追问,会为中国佛教不断的孕育关怀人类命运的人才提供永恒的动力,也将为21世纪的中华文明造福人类,建立人间净土,实现世界大同提供无尽的智慧宝藏。
太虚大师提出的“人间佛教”思想,强调了大乘佛法既要超脱世间,又要适应世间。僧人应选择积极入世,将佛法的智慧运用到社会生活中,以实际行动践行佛教的社会责任,贡献自己的力量。僧才的培养必须是全面的、多元的。在新时代,僧人不仅要有广博的学识、深厚的修养、高尚的德行和勇于担当的精神,还要有心怀世界的胸襟。
新时代的僧青年应以身作则,间接地参与周围的民众生活,了解大众需求。虽然声闻戒禁止僧人过问世间俗务,但菩萨戒鼓励以无为心做有为事服务众生。中国僧青年应以大乘佛法的智慧方便利益并团结民众,将佛法活活泼泼地演绎成看得见、摸得着、接地气的生活实用工具,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大众化的法宝。
本届论坛由福建省佛教协会主办,南平市佛教协会、建阳区佛教协会、建阳宝山清莲寺承办,福建省禅茶文化交流协会、福建省禅文化交流促进会、福建省闽南佛教文化交流促进会、福建省法眼宗佛教文化交流促进会、福建省佛教慈善协会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