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亲 ▍台湾佛教音乐的“鼓山音”
鼓山佛曲为鼓山僧人礼佛、做法事时所唱诵的佛曲。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鼓山涌泉寺住持妙莲法师在所辑录的《禅门赞本》中,记录了许多曲牌牌名,如[大柳含烟][清江引][小柳含烟][豆叶黄][游八洞][大金字经][迂鼓令][浪淘沙][淮山韵][滴流子][金字经][梅花引][菩萨蛮][雪岭所][挂金索][闹江州][寄生草]。由于鼓山涌泉寺与台湾佛教界关系极为密切,鼓山佛曲较早就传入台湾。
台湾佛教音乐,基本上以声乐为主。这种声乐,广义上包括平时礼佛课诵和法会仪式上赞颂佛陀的”梵呗”,朗诵佛教经文的转头及宣讲佛法的”唱导”,狭义则指”梵呗”。由于鼓山涌泉寺与台湾许多寺院有法脉关系,常有鼓山僧人赴台并传佛事诵唱功夫。如鼓山僧人圣恩法师在基隆灵泉寺落成时赴台,有信士请他放焰口、做经忏,由于他所诵的经忏字正腔圆,声调洪亮,表现了纯正的鼓山韵,许多人深为折服。圣恩法师的唱念不仅传授出家人,还传授在家众,其弟子普梅便是其中之一,唱赞声韵全出自圣恩法师的传授。除普梅法号雪年外,另有雪凝、雪满等高足。雪凝创立了涌光堂,又与其徒常达住持石云堂。雪满则创立并住持回善堂。斋明堂、回善堂、涌光堂、石云堂等四个斋堂,皆源于鼓山圣恩法师的法脉。
鼓山的法会赞诵诸经版本,也陆续流入台湾各寺院。如桃园大溪斋明寺,至今藏有鼓山涌泉寺光绪十二年(1886年)刊行的许多鼓山禅门日诵诸经。
从唱腔上看,台湾佛教的梵呗多属”鼓山音”与”海潮音”。日本殖民统治前后,台湾僧人以到鼓山涌泉寺受戒为荣,他们回台后也将在鼓山所学的唱腔带回,故也称”鼓山调”。属于大陆南方系的鼓山音,唱法和祥舒缓,是目前台湾诸多寺院流行的唱腔。在伴奏方面,“鼓山音”除击乐器伴奏之外,在经忏法会上常加入旋律乐器作为伴奏。
由于佛教音乐在过去大都是口传心授,”鼓山音”传入台湾后,受各方面影响,与台湾其他的佛教音乐交汇在所难免,在唱腔上也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但细溯其源头,都出自“鼓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