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侧记 ▍素心如玉酬宏愿——记仙游龙华寺方丈宏玉法师
没有人想到她会出家,包括她自己。念了大学,当了教师,念书时是优秀学生,教书时是优秀教师,她所任教的中学开展“最喜欢的老师”民意测评,她得分最高。那时的她,也觉得未来的路已经明朗,沿着既定的方向顺势前行就是。没想到,此后她结识了一位姓黎的闺蜜,舅舅是河南某寺院的法师。与黎姑娘聊天,她才知道,世上还有这样的地方,人们可以摆脱尘间俗务,在这里诵经念佛,静修精思,探究度已度人之道。从小到大喜欢安静读书的她,对佛门的清净生了欢喜心。
出家前,她俗姓刘,土家族人。土家族人世代祭祀猎神、虎神、土地神,敬拜祖宗,在她的家乡,整个县没有一座佛教寺院,连一句“阿弥陀佛”她都没听过。辞去教职进佛门,连她自己都不知如何开口。于是,她编出的辞职理由是“下海”。这是当时的热词,通俗地说,就是做生意赚钱。这事惊动了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教委的领导出面劝导她,见她“下海”之意甚切,又给她出了主意,先办停薪留职,若在外不适应,还可回来任教。然而,她毫不犹豫地办了辞职手续。事后提起此事,她说:若要成事,就要断其后路,破釜沉舟。
她出家了,法名宏玉。在五台山普寿寺,她还接到嫂子的来信。信中说,家里人已说通当地有关领导,只要她回来,就恢复她的教职,原来的待遇延续。
那时宏玉法师正忙着在普寿寺“搬金砖”。冬日的五台山,飘雪封冰,连厕所的粪秽都被冻结。清理粪坑时,要抡起大锤砸碎冻结物,再一块块地托举上来, 尼众们趣称之为“搬金砖”。活累不说,还要沾得一身臭。然而,即使是这样“搬金砖”,嫂子的召唤也没有让她动心。
2000年,宏玉法师从五台山来到仙游龙华寺,从此与福建结下不解之缘,任龙华寺方丈,并当选为福建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莆田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
淬炼成玉
龙华寺虽是一座建于隋朝的古寺,但千余年来几度兴废。宏玉法师来这里时,住持慈愍法师正率众在几近荒芜的旧址上重建梵宇,首开尼众寺院之先河。
宏玉法师与慈愍法师结识于五台山,那时慈愍法师也在普寿寺修学。也是在一片废址上重兴的普寿寺,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宏玉法师因劳累过度,一度患病并动了手术。五台山冬日的奇寒天气,不利于术后恢复,慈愍法师便把她带到仙游。本来只是想在这里休养几天,但龙华寺重兴事务繁多,新开办的尼众修学班需要授课,宏玉法师见状,哪能闲得下来?慈愍法师也实在离不开这位得力助手,便请求普寿寺的如瑞上人,把宏玉法师留了下来。两人正同心协力荷担如来家业,不料慈愍法师因病往生。2006年,37岁的宏玉法师接任龙华寺住持,一边率众修禅研道,一边继续寺院重兴工程。
今天的人们来到龙华寺,会看到一组寺院重建前后的图片。旧寺址的荒寂与新寺院的庄严,形成鲜明的对比。尼众参加整地、运土、抬石等各项劳动的照片,每每引人赞叹。这样的劳动场面,宏玉法师也是参与者。活很苦,但她说,五台山的“金砖”都搬过了,这点苦也就不算苦了。
在普寿寺修学四年多,宏玉法师秉承了如瑞、妙音诸大德在吃苦中淬炼僧格的精神品格。和她一样,她的师父如瑞上人也有大学毕业、当过教师的经历,师父的师父通愿老法师,还是出身豪门的北大毕业生。无论有过怎样优越的生活环境,出了家,吃苦是成就道业的必修课。
2008年的某一天,宏玉法师在寺院里用电动机床刨木料,不料嚓啦一声,右手无名指被机器削去一截,血流飞花,断指落地,令在场的常住与居士大惊失色。宏玉法师却神色若定,她举起受伤的那只手,用另一只手捏住受伤的指根。坐车去医院的路上,她还若无其事地与大家聊天。在医院缝了十几针后,已是下午三点,想着下午是她为尼众与居士开示的时间,便托着掉了小半截手指的手赶回寺院。很多人以为今天的开示不会举行了,看到她的身影出现在讲堂上,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她就那样忍着常人难以承受的痛,照常坚持开示了一个多小时。虽然已经身为住持,她比别人要操更多的心,但寺院的早晚课、做法事、随众劳作,她一样也没落下。她在困难面前所展示的坚韧、镇定与果敢,也成为激励全体常住的精神标杆。
在龙华寺的重兴过程中,以前的建设规划要随着新情况作一些调整。几年前落成的大雄宝殿位置偏低,与整体格局不够协调,若重新翻建,按估算需耗资五百多万元,当时的龙华寺还不具备这样的资金能力,而且,三尊丈六金身的泥制佛像,造型优美,工艺精湛,宏玉法师也不忍因此被毁,最理想的方案是原样抬升。经多方考察比较,寺院与一家具有多年建筑物升高平迁经验的公司达成合作协议。为尽量节省施工经费,大量的移土填方、扛石运沙劳动,需要寺院协同完成,宏玉法师与尼众们一道,扛起诸多本该由男人干的重活。而要把殿里的三尊泥制佛像和十八罗汉及佛台一并抬高,更需要以超常的耐心与体力,做好复杂的前期准备工作。尼众们紧密配合工程施工人员,在佛像底部一寸寸地挖土掘进,之后倒入水泥沙浆,浇注出可供托升的临时底座。最终,整座大殿包括佛像全都完好无损地抬高了2.16米,工程款比最初的报价节省了400多万元。此后,殿内的八大根砖头水泥柱,被换上了八根大理石柱。大雄宝殿在保持原有格局的基础上更臻精美,与寺院的整体环境也更加协调了。
沉浸在欣悦之中的宏玉法师,为大雄宝殿的石柱赋联一副:佛者觉也觉天觉地觉是觉非觉迷觉悟觉乾坤凡圣任汝心;心乎变哉变大变小变好变坏变凡变圣变法界迷悟在当人。
联是她撰的,字是她写的。那一副楹联,是她的修道心得,也是一位当代佛子精神气韵与文化气质的呈现。
琢玉成器
龙华寺有个菩提学苑,那是尼众接受系统修学的学堂,也是寺院开展佛学讲座、研讨佛学理论的场所。龙华寺的尼众,既是寺院常住,又是学苑学僧。虽然学苑实行的是三年一届的学习体系,但她们即使完成了学业,也把学苑视为终生的学堂。
龙华寺的常住来自全国各地,出家的缘起多种多样。有的人虽然走进庄严的佛寺,却把佛门当作人生挫折的避风港、不惹俗尘的栖隐地、了渡残生的过渡站。要让她们更好地树立正信正行,除了日常的诵经礼佛与戒律行持,还要通过课堂的学习启悟智慧,获得境界提升,走向究竟觉悟。为此,菩提学苑以戒定慧的修学次第,设置了基础部、戒学部、定学部、慧学部与专修部等五大部,从“净法器”开始,到铸造僧格、培养静定、博学实修、深造实修,一步步地引导学僧精进砥砺。宏玉法师既是学苑苑长,操持大量的管理事务,又是任课教师,每星期教课十几节。
菩提学苑的教室设在藏经楼二层,四、五层分别是阅览室与藏经阁,也可视为菩提学院的图书馆,里面除了多达十多万册的佛教经典与各类科教文化书籍,还有宏玉法师剌血手书的《华严经》一部。用七年时间写就的这部血经,表达了她对佛法的崇高敬意,她也想以这样的坚心与愿力,在寺院营造出尊崇经典、研读经典的浓厚氛围。
“以觉悟为标,以华严为导,为戒律为行,以净土为归。”宏玉法师为寺院制定了这样的修学宗旨。《华严经》作为佛陀成道后开讲的第一部经典,此后也成为诸多寺院修学的基本经典。在宏玉法师的带动下,龙华寺诵《华严》、背《华严》、拜《华严》蔚成风气。70多万字的《华严经》,年仅21岁的慈瑾师用34天时间把它背诵下来。此后,有60多名法师发愿背诵《华严经》。背完《华严经》的慈瑾法师,又将600卷共500多万字的《大般若经》一字不漏地背诵下来。
经者,径也。念诵经典,是佛子成道的必经路径。 而要让佛教经典不断发挥利世济群的效应,还要对佛教教义作出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诠释。正是秉持这样的理念,宏玉法师既致力于为学僧打牢佛学基础,又格外注重引导她们吸纳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学苑开设了传统文化与现代人文科学的相关课程,邀请省内外相关专家教授前来授课,还添置了电脑、照相机、投影机、录相机等先进设备,为修学的尼众获取信息、开拓思路、提升能力创造条件。课堂互动、班级演讲、阅藏交流、实修指导、兴趣小组等各种形式的学修活动在这里频频举行,还经常选派尼众到国内外寺院参学。宏玉法师不但参与学苑的讲座交流与各种学修活动,还把自己的修学心得撰写成论文,与境内外佛教界进行交流。2016年,北京大学举办“跨文化交往与文明对话”国际研讨会,来自世界各地的近70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宏玉法师作为唯一的佛教界代表,应邀在论坛上作专题发言。她以精准而睿智的语言阐发了佛教的圆融智慧,也展示了新时代中国佛子精进砥砺的精神风貌。
2018年,福建省佛教协会举办多年的讲经交流会首次进行评比颁奖。龙华寺的不通法师以《清凉极乐国》的演讲斩获第一名。次年,中国佛教协会举办讲经交流,龙华寺的法安法师捧走“莲花奖”。2018年至今,龙华寺每年都推出新人参加省佛教协会举办的讲经交流会,前后共三次获得第一名的佳绩。屡屡夺冠的龙华寺引起许多佛教界人士的关注,当他们知道这是地处仙游县乡村的一座重兴不久的尼众寺院时,禁不住连声称奇,有人甚至把龙华寺与五台山的尼众名寺普寿寺相提并论,以“北有普寿寺,南有龙华寺”的赞语褒扬这座年轻的尼众寺院。
玉质生辉
龙华寺有一对建于北宋的古石塔,世称“龙华双塔”。那是当时的一位信士为报母恩而建立的,尽管龙华寺在历史上几度兴废,龙华双塔却经风历雨屹立不倒,成为仙游县著名的人文景观,也是这座寺院与信众缘分深长的历史见证。仰视双塔,宏玉法师每每涌上对历代施主的感恩之情。“上报四重恩,下济三徒苦”,既是佛子的使命担当,也是一座寺院永续生机的必由之路。
龙华寺有“三大铁规”:不受金钱,不拿手机,过午不食。宏玉法师认为,施主的供养是用来成就道业的。只有抵御金钱、物质及外界的种种诱惑,懂得感恩惜福,僧团才能制心不乱,和合共住,勤修精进,以正信正行济世利生。
作为寺院方丈,宏玉法师带头执行“铁规”,与尼众一样不拿单资,一般情况下也不拿手机,由一位法师通过专用手机统一对外联络。一旦过午,即使是一小片饼干也不碰。她常年只是两件僧衣互换,穿得补丁片片也舍不得换新的,信众供养给她的衣服,她一转手又施给需要的人。
在龙华寺,尼众每天早晨三点半起床,上殿、过堂、忏罪、诵戒如法如仪,布萨说戒、结夏安居、打禅七、礼拜万佛忏、定期行脚等各项修行活动都落到实处。经常举办书画展、武术表演、文艺表演、论辩比赛,引导尼众与学僧掌握写作、演说、传媒技术、人际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既为出家人,就要以戒为师,持戒苦行,修慧增识,方能成就道业,泽被苍生。”宏玉法师正是以这样的理念端肃道风,铸造僧格,赢得众多信众的由衷赞叹。
“福慧缘”慈善总会爱心助学活动
龙华寺的“福慧缘”慈善总会,是仙游县首家佛教慈善机构。近几年,慈善总会每年在仙游县慰问贫困户1000多户,还向广东、辽宁等省的近千户贫困家庭送去温暖,为省内外的多所中小学校捐助资金及各种教学设施,为遭受地震与洪涝灾害的地区捐款捐物,积极捐助钱物支持抗击与防控新冠疫情。“福慧缘”的爱心人士还经常上山下乡、走村串巷,帮助老年人洗头、理发、剪指甲、整理被褥,为他们排解晚年的寂寞。至今,“福慧缘”已组织开展了义诊、助学、义务服务、节日慰问等慈善项目共19项。
“勿忘世上苦人多”。先贤大德的谆谆教诲,是宏玉法师不断践行慈悲大爱的精神源泉。佛教所说的“苦人”,不只是世俗意义上的穷苦人,还有那些因种种原因陷于心理困境的“苦人”。因而,她提出“救心胜救身”的慈善理念,注重物质慈善与精神慈善的结合。寺院除了经常开展讲经说法,引导信众树立正知正见,还多次举办青年禅修营、企业禅修营、中老年开心营等活动,以佛教的智慧饶益世人。地处乡镇的龙华寺,竟频频引来县城乃至莆田市区与相邻市区的信众。他们被宏玉法师的道行所吸引,频频带人前来请法师开示。宏玉法师随顺众生的根性,循循善诱,不厌其烦,娓娓道来,拨云见日。沉迷网络的顽童,变得安心读书了;离家不归的浪子,成为家中的顶梁柱;久困愁城难以自拨的内向青年,露出了阳光般开朗的神情。宏玉法师以她的悲心愿行,助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也消解了一些人对佛教的俗见,为正法久住开拓出更明亮的天地。
回望此前走过的路,宏玉法师神色安然而淡定。从校门到佛门,在外人看来天差地别,但在她看来,自己还是在尽一名老师的职责。佛弟子,不是也被尊称为“天人师”吗?无论在哪里,都要以如玉的素心精进砥砺,发光发热,为世人传递更多的光明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