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2025年01月15日 星期三

农历

佛历 2569 年

做好新形势下的佛教慈善公益 ▍等个人·听语堂第28期

来源:福建省佛教协会 发布时间:2022年02月10日 分享到: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已经开启,党和政府对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出了总体部署,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慈善事业作为新时代下社会工作的重要补充,转型和创新发展已经势在必行。佛教界如何适应新形势,推动慈善公益事业健康发展?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弘来法师结合从事佛教慈善工作的实践,从三个方面提出思路与建议。

 

一、佛教慈善文化要不断吸收新元素

 

弘来法师简要回顾了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慈善事业的发展历程,他指出,佛教传统慈善文化既是历代高僧研究教理教义的结晶,也是佛教传承千年、开展弘法利生慈善事业的基础。慈善是引导我们实践慈悲的庄严法门,是自利利他的方便法门,是一条兼济众生的修行之道。当代中国佛教要在公益社会建设中发挥功能、有所建树,就必须积极传承发扬佛教慈善文化。坚持以慈行善,以善育人,以慈心行关爱布施,以善法行心灵教育,引导四众弟子践行慈善公益;中国佛教要继承传统慈善文化,把慈悲观、福田观、因果业报观等传统慈善思想融入到当下佛教慈善公益事业中,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机结合。

 

 

弘来法师认为, 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社会,佛教界要居安思危、与时俱进,才不会让慈善思想落后于时代。因此,加强对佛教文化中慈善公益内容的学术研究至关重要。针对当前佛教文化、公益文化理论欠缺的现状,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会近几年与闽南佛学院开展合作,积极开设慈善课程、邀请学僧参加公益活动;同时,邀请知名高校社会学、传播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为慈善会进行系统理论指导,旨在通过此种方式,探索出更适合现阶段的理论基础。为推动佛教慈善思想研究的深入开展,佛教界要与学术界紧密合作,通过学术研究与中外交流促进佛教慈善思想推陈出新,在理论研究中充分借鉴国外研究与实践成果。要重视佛教古文献研究,在文献整理中注意总结与提炼早期佛教的慈善思想与相关实践,从中获取有益借鉴 。同时,要开展对我省佛教慈善事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更好地探索有福建地域与文化特色的佛教慈善公益之路。

二、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不仅是传承佛教思想文化、利国利民的愿心,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担当。弘来法师概述了一代高僧太虚大师所提出的“人生佛教”思想,他认为,关注人间悲喜苦乐,积极回应各种社会问题,通过多方合作协同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是对“人间佛教”精神的深化与发展,也是佛教在新时代获得健康传承的必由之路。

 

在提高慈善的社会服务水平方面,厦门南普陀寺近几年做了一些积极探索。弘来法师认为,南普陀寺的有些项目,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可供其它寺院借鉴参考。

 

 

一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助力抗击疫情。

 

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南普陀寺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加入抗击疫情队伍。2020年1-4月疫情期间,联系有关政府部门,沟通、处理专款捐赠及医疗物资采购、捐赠事宜,向湖北定向捐款200.51万元;从印度尼西亚采购25.1万个口罩,从菲律宾采购21万个口罩,协助办理海关手续;捐助医用口罩637365个,医用防护服320 件,医用护目镜540个,医用消毒液及手消毒液7364瓶,医用消毒片50000片;医用手套10000个。

 

2021年9月疫情期间,向厦门市慈善总会定向捐款160万;捐助医用口罩、N95口罩、一次性口罩共计13万余个;向抗疫一线单位发放守正饮48300包;
协助联系沟通供应商,向各共建街道社区捐赠各类抗疫物资;助力维护核酸检测现场秩序,协助居民生活区测温点工作。

 

二是联合有关政府部门,参加社会慈善活动。

 

2019年,在福建省人大等部门的指导下,南普陀寺慈善会联手南普陀中医院于2019年开展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助力革命老区扶贫义诊”系列活动,深入全省25个县市共54个地点开展扶贫慰问与义诊施药,总计看诊近19000人,慰问贫困家庭1855户,发放大米1910袋。

 

近几年,南普陀寺联合厦门一百多个社区开展“爱心厦门,行舟百渡”助学公募专项活动,使社区助学活动辐射面进一步扩大,对困难学子的资助也更加精准。

 

 

在春节、重阳节等主要传统节日,与有关政府部门、厦门市各街道社区联合开展 “善行鹭岛 ,爱暖万家”慰问活动,走进千家万户,切实帮助困难群众,并通过项目流程优化,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三是注重心灵慈善,助力社会和谐。

发挥佛教“引人向上向善”的作用,在南普陀寺慈善会公众号上开设“晨心发愿”栏目,培养受助群体的爱国情怀,共建和谐社会;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辨是非;鼓励其加入慈善队伍,通过“施”与“受”的身份转换,感受慈善力量。

三、开创慈善实践新方式

 

结合厦门南普陀寺近几年的慈善实践,弘来法师认为,佛教慈善事业要在坚持传统慈善实践的基础上,顺应时代潮流,开创慈善实践新方式,让佛教慈善公益事业继往开来,富有活力。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线上慈善捐赠平台的日益增多,社会大众可选择的慈善项目也更加多元化。有条件的佛教寺院要发挥自身社会公信力的优势,结合公募资格的获批,在建立信息化平台后,探索“互联网+慈善”的运行新模式,开展新型慈善活动,使公益项目更加丰富化、多元化、透明化。也可积极开发线上义卖功能,为相关慈善项目的的文创品提供线上展示渠道,所筹集的慈善资金由系统实施智能化管理,并跟踪、公布义卖资金的流向及使用情况;设置“日行一善”项目,大众通过“日行一善”的方式参与得到成长值,所获得的成长值兑换成相应的公益基金,助力慈善会相关项目,保持用户与平台间的粘性。

 

以善念启迪大众身心,也是佛教慈善事业的重要内容。弘来法师指出,佛教寺院可以通过与相关媒体联合,开通媒体沟通渠道, 精准定位各平台受众特点,采取多元的传播方式,设置相应的心灵启迪栏目,以音频、视频等载体,向社会大众传递真善美的理念, 为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奉献力量。

 

来源丨福建省佛教协会
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请注明出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