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侧记 ▍修共梅花无上慧——记福州林阳寺方丈修达法师
林阳寺赏梅,如今已成为福州市民的一件风雅盛事。每年冬末春初,林阳寺的梅树次第开放,寺前院内,林间水边,到处梅影横斜,暗香袭人。市区及周边居民纷纷驱车前来观梅,省内外甚至海内外客人也慕“梅”而来。“长枪短炮”纷纷上阵,梅姿花影频频出镜,林阳寺一时成为网红景点。
林阳寺虽为千年古刹,但这里的梅花被如此追寻,却是近十来年的事。发起打造这片梅林的人,正是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瑞峰林阳寺方丈修达法师。
香自苦寒来
1985年,25岁的修达法师到林阳寺出家,礼住持广贤法师为师。那时的林阳寺有僧众数十人,广贤法师传承农禅并重之风,利用山区资源,开拓寺院发展的经济来源。出身农家又经过社会历炼的修达法师,其吃苦耐劳的精神,敏捷干练的才干,很快获得广贤法师的认可,入寺第三年就成为副当家,仅过一年又升为第一当家。
广贤法师1980年赴美弘法,之后在纽约创办福寿寺。因在美寺院初创,诸事繁杂,每年回国的时间较短,对林阳寺的具体寺务无法事无巨细亲临筹划,修达法师实际上负责寺院的日常管理事务。禅修之余,他带领众僧出坡劳作,除了精耕寺院已有的十多亩水田与菜地,还组织劈草炼山,垦复林地。僧众们起早摸黑,迎着风吹日晒,在很短的时间垦复毛竹林60多亩,杉木林200多亩,油茶林50多亩,还辟出梯田70多亩,种下三千多棵柑桔。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各种经济作物长势喜人,年年获得好收成。林阳寺成为坚持农禅并重、发展寺院经济的典型,修达法师还因此获得区委区政府授予的“先进生产(工作)者”荣誉称号。
回忆起当年的那段日子,修达法师感慨不已。劳作的艰辛,事务的繁杂,日复一日挥锄挑土的枯寂,都在考验他的耐心与定力。当时的寺院有几棵古梅树,他喜欢在树下默默念经,参禅悟道。梅花开时,香气飘漫,他常会想起一句名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992年至1994年,修达法师先后就学于浙江普陀山佛学院与中国佛学院执事进修班。在那里,学员们不仅要学习佛学基本理论,还有接受宗教政策与法律、文物保护与管理、丛林规则与寺院管理、外事接待政策与礼仪、财务管理等诸方面知识的教育与考试。修达法师深知自己所面临的挑战,以加倍的努力刻苦学习。虽然身在外地,苦寒中绽放的林阳寺梅花,仍是他攻坚克难的精神动力。学海无涯,以苦作舟,辛勤探究,终得果报。1992年8月,修达法师以考试总分第一的成绩结业,为未来的弘法利生之路,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锄月种梅
2003年底,修达法师任林阳寺住持,五年后升座。
在佛学院接受系统的佛学理论研修后,修达法师又到福州怡山西禅寺、珣山三界寺修行数年,眼界进一步拓宽,对林阳寺下一步的走向,有了日益清晰的思路。从2004年初开始,修达法师开始推进寺院的修复、扩建与环境整治工作。对寺院的一些建筑,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替换了一些老旧朽腐的构件,重新上漆着彩,使其愈显清净庄严。同时,适应信众日益增多的需要,重建山门,新建上客堂、素菜馆及相关配套建筑。原来流过寺前的山溪与岸边的寺田,经当地政府规划建设,成为水域达百亩的林阳湖,那也是林阳禅寺的放生池。梵宇精妙,亭台错落,青山环拥,湖水辉映,林阳寺的面貌焕然一新。
修整扩建后的林阳禅寺需要进一步绿化美化。修达法师觉得,应该有一种花,既能传达寺院的禅意与神采,又有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给更多的人以诗意与哲思。他想到了梅花。
林阳寺的古梅花,当时只剩下一棵了。修达法师离开的那几年,有几棵老梅树因种种原因陆续枯干了。修达法师与僧众一道,先在梅园补栽新梅。今天的游人来到梅园,看到那两棵枝干虬曲的大梅树,往往以为那都是数百年的梅树,其实,古梅树是那棵开白花的,开红花的那棵是修达法师栽种的。才栽下十来年的梅树,与那棵古梅并行而立,居然到了乱真的地步,连他也暗叹这方土地的神奇。
从庭院里到殿堂前,从寺墙外到湖水边,修达法师与僧众一棵棵地种,一种就种下了五百多棵。
“漫扫白云看鸟迹,闲锄明月种梅花。”刻在林阳寺的这副对联,透着禅意的超脱与安然。其实,种梅也不是那么轻松的活。从整地挖坑到栽苗浇水,还有树木成活之后的一系列跟踪管护,都需要足够的耐心与辛劳。
林阳寺的梅花有宫粉、绿萼与蜡梅三种,花有单瓣、双瓣,颜色有红黄白绿,红又有大红、粉红、水红多种颜色。寺僧们依照寺院的建筑格局与墙壁的不同色调,相应种上与之相搭的梅树,花开时,红花映白墙,红墙衬白花,色彩调和,视觉愉悦,花增靓丽,墙添灵光。因地处高山,平均气温比市区低,这里的梅树承受了更多的寒冻,与山下栽种的梅花相比,又多了几分高洁亮丽的神韵。最让人产生迷幻感的是湖边的梅花,岸上一树花,水下一树花,一树一树连成花云花霞,映天染水,天水皆秀。古有所谓“赏梅二十六宜”,林阳寺的梅花亦是宜澹阴,宜晓日,宜薄寒,宜细雨,宜轻烟,宜朗月,宜晚霞,宜竹边,宜松下,宜疏篱,宜绿苔,宜林间吹笛,宜膝上横琴,可谓占尽风情。
“觉同云彩本来空,修共梅花无上慧。”梅园里的这副楹联,是种梅与禅修之间微妙关系的诗意概括。一树梅花一树禅。读懂了梅花,也就领悟了智慧。
凌寒竞芳的梅花,提升了林阳寺的禅修环境,也为周边的居民提供了户外休闲与体悟梅文化的好去处。在以寿山石驰名的晋安区寿山乡,林阳寺的梅花成了又一亮丽的旅游品牌。修达法师在这里还遇上从香港前来的游客,他们说,是从网上看到介绍林阳寺的梅花,专程到此赏梅的。
清气长留
作为一座全国重点寺院,林阳寺拥有丰厚的历史遗存。建于南朝的隐山藏骨塔,北宋遗留下的方型石柱础,明代烧制的大势至菩萨白瓷立像,明代宰相叶向高所书的联板及清代太傅陈宝琛的题匾,都是寺院珍藏的宝贵文物。在悠长的岁月里,这里高僧辈出,中国佛教协会首任会长圆瑛法师也曾在这里担任方丈。近几年,修达法师一直在收集相关文物与资料,准备设立一个陈列馆,展示寺院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传承寺院的优良道风,弘扬正法,慈悲济世,是修达法师一直坚持的方向。
“不求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在修达法师看来,梅花的精髓就是它的清气。再美的梅花,一两个月也就凋谢了,但梅的风骨与精神要代代接续,长留人间。
林阳寺地处市郊山区,以前只有一条弯曲狭小的公路通往市区。每年梅花盛开时节,车辆来往经常受阻,附近多个乡村与市区的经济往来也受到影响。随着福州至桂湖隧道的开通,高速公路从不远处的山下通过,修达法师感到,打开从这里出山的第二条公路,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他以市政协委员的身份,提出关于修建桂湖至林阳寺公路的提案。不久,工程动工。林阳禅寺为公路建设捐款数百万元,还包下沿线路灯架设与安装的全部费用。公路开通后,从福州至林阳寺及周边乡村的旅程明显提速。林阳寺与周边的寿山石文化村、九峰村、寿山瀑谷、北斗洋等景点,迎来新的发展生机。
这些年,修达法师又在寺院及周边山地栽种了一百棵紫薇与占地30多亩的杜鹃花,以吸引更多的游人,助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游客多了,林阳寺的停车场始终不收停车费。修达法师认为, 四面八方的客人通过梅花认识林阳禅寺,结了佛缘。在赏梅的过程中,游客之间相互认识与交流,提升了对梅文化的认同,结下了文缘与情缘,这就是收获。游客的增加带动了当地的饭庄与酒家的生意,山上的各种土特产品也备受青睐。为此,寺院在山门前专辟一片场地,供周边山民摆摊售货。对前来摆摊的山民,寺院不向他们收取任何费用,向他们倡导诚实守信,文明经营。山民们也格外珍惜寺院所提供的良好条件,认识到诚信经营也是对寺院形象的维护,以货真价实、礼貌经营赢得游客的信赖。经济收入的增加与文明素质的提升并行不悖,这正是修达法师所期望的效果。
以感恩之心,行慈善之道,是一座寺院赢得生机与发展的根本。在开展扶贫济困与抗疫救灾的过程中,林阳寺除了资金捐助,还针对不同对象的需求,提供更为妥帖的物资支持与更加暖心的服务。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修达法师获悉晋安区寿山乡、新店镇的一些乡村抗疫值班人员因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等原因,经常吃不上热饭,便发动僧众及义工精心制作素菜包,先后五次向他们送去热腾腾的“平安包”七千多个。体贴入微的关怀,给一线抗疫人员以别样的温暖,增强了他们战胜疫情的力量。
慈心永在,善行不止,为的是让世界多一些清芬。
来源丨福建省佛教协会
图片丨部分由修达法师拍摄
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请注明出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