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佛教养老的“养心范本” ▍龙海瑞竹岩养心苑
瑞竹岩寺,坐落于漳州龙海市蓝田镇梧浦村东的岐山。站在瑞竹岩寺内广场往南方俯视,该寺创办的佛教养老机构——养心苑便在前方朗然在目。养心苑的主体建筑呈圆形,形似福建土楼,附属建筑环绕周边,刚好有8个角。
该建筑设计思路的提出者、也是养心苑的创办者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省佛协主持工作常务副会长、漳州瑞竹岩寺方丈普法法师表示,养心苑的建筑设计思路上主要是融入了“八正道”的佛教思想,“同心圆”的土楼构造充分营造“家的氛围”,而从实用的角度上,每个房间处在同一环形平面的布置,能够在安全、照应上起到及时性和高效性的效果,体现的是对入住老居士们的“关怀”。
“之所以取名‘养心’,是因为‘养心’就是佛教养老区别于社会养老的特色,也是佛教养老理念服务于社会、主动分担社会养老责任的尝试”。从养心苑的建筑外观上,便能充分感受到“养心”的意味。当我们走进“养心苑”,佛教养老“养心”的理念便由外而内地散发出来,让每位置身其中者深受感染。
互助“暖心”
“人生七十才开始,八十满满是;世间九十没稀奇,一百笑眯眯。瑞竹岩下养心来,健康乐自在……”
走到养心苑三楼楼梯口,便听到有老人用闽南话在唱歌,声音洪亮而豪迈。走到三楼的老人娱乐区,只见一位略微驼背的老人对着一个唱歌板站立着,板上是一首歌的歌词和曲谱,他旁若无人地唱着,一遍唱完,又兴致勃勃地开始了第二遍。
上前了解,才得知,原来老人姓陈,80多岁高龄,来自漳州角美镇,入住养心苑已经有五六年的光景。平时他喜欢唱歌,也爱填词,恰好养心苑还有一名老人退休前是一位音乐老师,于是他们便合作创作了一首《幸福歌》,歌词的内容主要是称扬和感恩养心苑给所有老人带来的“暖心晚年”。《幸福歌》创作出来后,便吸引了养心苑的不少唱歌同好加入其中。
漳州养心苑负责人表示,自从《幸福歌》一出来,养心苑每天便歌声不断,每天午饭、晚饭后,越来越多老人加入了“唱歌团队”,其乐融融。
高唱《幸福歌》是养心苑提倡“互助型养老”举措的生动写照。“互助型养老”也是佛教养老的特色之一,相比于社会养老,佛教养老主要是“走心”。因为老居士们并不缺乏物质上的需求,“养老”更多的是对他们孤独、寂寞的心理慰藉与关怀,而晚辈的关怀并无法每天都能满足,于是养心苑便鼓励老人之间互相关怀。比如工作人员经过观察,将有相同兴趣爱好的老人安排就近住宿,方便他们平时互动;又比如经常性组织交流会,搭建老居士们交谈交流的互助平台。
念佛“静心”
作为一家佛教寺院创办的养老机构,将佛教方式方法落实于养老是其主要特色,养心苑利用靠近瑞竹岩寺的优势,针对老人这一群体,经常性开展各种念佛法会、法师开示等活动,通过教导老人掌握念佛、坐禅等佛教中关照自己、涤除烦恼的方法,传播佛教的因果观、慈悲观等,让他们时刻提起善念和正能量,感受到佛法的包容与慈悲,获得一个“清净心”。
法会期间,很多义工团队从各地汇集养心苑,他们既是法会的义工,同时也参与到老人的照顾当中。日常起居外,这些义工还充当了老居士们的谈心对象,来的次数多了,不少义工与老居士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劳作“悦心”
养心苑一层走廊靠内侧是落地玻璃窗,窗外就是整个“同心圆”建筑的中心,里面栽种着各种绿色植物,还开辟着羊肠小道,而就在道路与绿植之间,我们看到了许多鸡鸭,甚至还有孔雀的身影。
“这些动物都是瑞竹岩寺信众放养在寺院的,寺院便将它们送到养心苑,由老居士们负责饲养”,养心苑负责人说,原来只是寺院的无心之举,后来养心苑工作人员发现老居士们对“饲养员”这份“工作”乐此不彼。后来随着动物增多,越来越多的老居士们加入了“饲养员”的行列。因为有了饲养鸡鸭的习惯,让他们感觉就像在家里一样安心。
饲养鸡鸭让老居士们收获了劳作后的喜悦和成就感,“劳作能让他们的身心得到释放,并体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用的满足感”,养心苑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
来源丨福建省佛教协会 漳州瑞竹岩寺
编辑丨福建省佛教协会
欢迎转发朋友圈 转载请注明出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