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2025年01月21日 星期二

农历

佛历 2569 年

福州瑞峰林阳寺

来源:福建省佛教协会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24日 分享到:

 

林阳寺,原名林阳院,又名林洋寺。位于福州市北峰桃枝岭瑞峰南麓,寿山乡石牌村境内,距城区25千米,是福州五大丛林之一。1983年被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1986年被列为福州市郊区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列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宋《三山志》载:“林阳院,林洋瑞峰,遵化里,长兴二年(931年)置”。明《闽都记》载:“万历壬子(1412年)僧大渊重建佛堂”。后废。清《福州府志》:“康熙十二年(1673年)重建”。乾隆年间(1736-1795年)又重修。

 

 

光绪年间(1875-1908年)寺渐颓废。鼓山涌泉寺古月禅师发愿重兴,于宣统二年(1910年)前来驻锡,分遣其弟子净然等人两度奔走南洋群岛募化5年,嘱弟子禅悦在山兴建。殿宇仿效鼓山涌泉寺,规模颇大。建筑群以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为中轴主体,左右峙立钟、鼓楼,旁衬伽蓝殿、祖师殿、报恩堂、西归祠,地藏殿、禅堂、念佛堂、斋堂、香橱间、库房、寮房、方丈室等。

 

 

在古月和尚住持时期,较为兴盛,常有僧众百数十人,拥有田地13.3万平方米,批佃收租或僧众自行耕种。后有净然、圆瑛、海济、宝松、心和等接任方丈。1957年聘请新加坡龙华寺当家慧观为名誉方丈,汇款新建大悲楼,僧众增至30余人。

 

 

寺内有清康熙五年(1666年)铸的大铁钟,钟楼有一口两人合抱的大铜钟,清陈宝琛题写的“大雄宝殿”横匾,弘一法师书写的“证无上法”匾额以及明首辅叶向高的行书楹联:“安知住世君非佛,想是前身我亦僧。”寺内还存有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刻印的藏经几千册。寺的前后有海会塔、和尚塔、报亲塔、慧观塔等。尤以1965年于寺西山谷发现的一座南朝“永定辛巳四月”(561年)隐山禅师藏骨塔,佐证林阳寺历史较长兴二年(931年)尚早370年。

 

 

林阳寺坐落于小盆地之中,四面环山,峰峦环抱,风景清幽,丛林蔚蓝,称其瑞峰者,殆从其主山以名。称其林洋者,取其林木浩瀚而名,历代有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前来观赏、朝拜,留下佳作诗篇,供人欣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落实,林阳寺被列为第一批开放的寺院,禅寺随即着手修复各殿堂。1981年2月7日,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临林阳寺视察,并应僧众之请,题写“林阳禅寺”匾额,赋七绝:“着意寻春赶上春,和风时雨满榕城。人天万象凭调整,待看千花照眼明”,为古寺增添了光辉。

地址:福州北峰山区寿山乡,邮编:35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