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2025年01月21日 星期二

农历

佛历 2569 年

莆田囊山慈寿寺

来源:福建省佛教协会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22日 分享到:

 

囊山位于莆田市区东北约20千米,主峰海拔639米,属于现涵江区北部山系,为白沙澳岭的余脉。囊山是佛教名山,唐宋时即与莆田境内南山、龟山、梅峰等佛教名山齐名,号称莆田佛教四大名山。囊山擢升为闽中名山,始自9世纪末唐代莆田禅门高僧开山创建南麓名刹之后。囊山开山祖师妙应禅师是有名的曹山本寂禅师的胞兄。史载其精通地理之学,著有《博山经》传世。

 

 

囊山南麓有唐中和元年(881年)创建的“延福院”。唐光启二年(886年)闽王王审知慕名皈信,为祝其母寿诞,奏请唐僖宗皇帝,诏谕扩建,并赐匾,改名为“囊山慈寿禅寺”,俗称囊山寺。当时聚僧1000余人,盛极一代,是被称为“晚唐以来,地有佛国之号”的莆田四大丛林之一。现为福建省14座全国重点寺庙之一。寺中历代法门龙象辈出,慧灯不绝,开祖之下更有五代悟真住持;北宋本道、僧家、戒香诸禅师;南宋祖贤、宗超、德秀、觉初、海明、立坚、守惩等诸古德;元代有深公;明代有湘江、永清、一行、连城、常列等诸先贤;清至近代有永陵,通源、源智等诸名僧。

 

 

古囊禅林自开山至宋代,无论是在禅宗典籍或各种方志文献里,至今犹存许多弥足珍贵的文字记述。其中不仅妙应祖师在生之化缘法迹在多部“灯录”与方志中相沿记载,唐末高僧义存禅师率徒参礼囊山,上堂说法,称祖师为“三界外人”的典故更被传为一时佳话。

 

 

唐宋之时,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和交通条件限制,当时上通福州、下达泉、漳的通行道只能经过囊山东南麓绕行,为来往官吏夫役等途中膳宿所需,当时囊山佛教大刹亦被朝廷利用为现成的驿站。历代不少经过此道而在寺内逗留宿夜的高官名士,留下许多珍贵的诗词、题刻,大大提高囊山的知名度,增添了山门光辉。宋代大理学家朱熹自其侨寓地崇安县登程赴任南安主簿时,沿古驿道途经囊山寺投宿,就留下五言诗一首,其颌联为“天海近苍茫,溪山援深翠”句。

囊山慈寿禅寺内有十六奇,曰施蚊台、放目亭、蘸绿亭、瑞星堂、海月堂、喂蛭池、放光室、虎溪堂、苍霞亭、云涛轩、栖真轩、陈洪进、蔡襄祖堂等胜迹。唐、宋、明、清历代名人的题寺刻石,其中就有“辟支岩、文殊岩,施蚊台、须弥台、于菟窟、喂蛭池”等胜迹题刻。寺内还有宋代蔡襄题写的字径0.33米的《陈伯孙诗刻》“六合万籁息,秋林月正晖,琴中传不尽,石上坐忘归”;明代书法家黄巩大书的“天湖”二字以及篆书“幽栖谷”、“云涛海月”“江山第一”等许多摩崖石刻。